新闻资讯

返回

《我不是药神》说不出的泪点,却热泪盈眶——超视立

2018年07月24日

由文牧野导演、徐峥宁浩监制的新片《我不是药神》,点映期便口碑炸裂燃爆朋友圈,有观众说,我没有看到这部电影的泪点在哪里,因为看到后面我一直在哭。



剧情简介
 

徐峥饰演的程勇是个”三连丧“的中年男人:妻子与他离婚、孩子也将被妻子带走移民、自己的店铺因为交不起房租即将关门。

“丧妻”、“丧子”、丧失职业,让这个男人更加火烧眉毛的事是———老父重病卧床,等钱医治。

 

慢粒白血病患者吕受益(王传君饰)找到程勇,向他推荐“商机”。

吕受益告诉程勇,像他这种病人需要长期服用“格列宁”,这种药价格极高,但是在印度,这种药的仿品价格低廉,药效和正品基本无异,只是仿制药在内地的销售不合法。

 

迫于生计程勇铤而走险干起了非法代购,自己挣到钱,也给许多吃不起正版药的患者带来希望。

 

程勇的行为引起药品研制公司的注意,他们报了警。

为避风险,程勇把药品代理权转让给另一个药贩子,自己全身而退。

没想到,接手的药贩子抬高药价,暴涨的价格让许多患者再次无力承担。

不想再拖累妻儿,最初向程勇提供商机的吕受益选择了割腕自杀。

 

程勇痛心不已,于是重出江湖。

 

从最初的500元进价5000元出售,到重出江湖后的3000元进价500元售出,程勇的行为已经不再是生意而是公益,在和癌症病人的生死之交中,他把这些需要他帮助的人当成了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他的善行也赢得了众人的尊重。
 


现实版陆勇案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是现实生活在荧屏上的艺术再现。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现实版的陆勇案。

 

程勇原型叫陆勇,出生于富庶之乡的殷实之家。

2002年,34岁的陆勇被诊断为慢粒白血病,开始服用进口药品“格列卫”。

正版的药品一瓶两万多块钱,一颗就200块。

两年时间,陆勇仅药钱就吃掉了家中积蓄的一大半。

 

熟练英语的陆勇通过网络平台结识了不少国外病友,他得知印度仿制药价格很低,便托一位客户帮他购买,试用后感觉效果不错。

根据药瓶上的信息,陆勇联系到了印度的生产厂家,他从厂家直接购药,每个月的药费降到了3000元。

 

好消息在国内的病友间迅速扩散,大家纷纷请求陆勇帮忙代购。

此后的十年中,陆勇一直帮大家从印度代购,不以盈利为目的。

 

 

可是,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没有注册的药物就是“假药”,陆勇的这种销售途径不合法,被湖南沅江市人民检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销售假药罪”起诉。
 


矛盾聚焦
 

影片中,白血病患者一面用药维持生命,一面苦于没钱买药。

药,不能断,那是他们的生命线。

他们的生命和药品的价格成反比,药价越低,寿命越长,天价药面前,他们没有命。

 

现实生活中,天价药费一直是病人不能承受之重,也是医患不和的诱因。

靠哄抬药价来谋求暴利的行业和不良个人,就像一把不见血的刀,砍断了许多靠药物控制病情的患者的生命线。

这种见利忘义的人不亚于侩子手。

但违法违规终归是个别人的个别操作,在医疗界我们遇到更多的是救死扶伤,医者仁心。

 

从制药公司的角度来看,研发新药特效药需要长期的人力和巨资投入,这些前期投入要靠专利药品的销售利润来收回,公司的生存发展也靠这些收入来维系,这些都将增加药品的成本。

研发难度越大,投入越多,药价越高,这也是合理的。

 

如果企业没有良性的资金循环,就会倒闭,患者面临的不再是买不起药,而是根本就无药可医的绝望。

 

两难的是,一边是要活下去的制药业,一边是要活下去的患者,生存重压下,矛盾尖锐的双方都是那么无助无力。

情与法

 

剧中,一位老奶奶对警察说道:

 

四万块钱一瓶的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

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老人的表演煽情吗?一点也不。

就那样平平淡淡的几句话,却把我们听哭了。

因为这不是表演,这就是在诉说生活,我们生下来,我们想活着。

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相互同情相互懂得彼此活着的不易。

 

原型陆勇被捕审理期间,1002名对陆勇心怀感激的癌症病友联名签字声援,在他们看来,陆勇的做法“使更多的患者获得了自救路径,从而走出了人生灾难深渊”,希望对陆勇免于刑事处罚。

 

最终,沅江检察院撤诉,陆勇获释。

 

一位何姓署名的法律工作者在相关文章后面留言道:

 

检察院对故事的原型做出了不起诉决定书,在决定书释法明理部分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认定陆某的行为属于犯罪,将与司法为民的价值观相悖,与司法的人文关怀相悖”我当时看完决定书热泪盈眶,这是我们法律人最初梦想中的公平正义。

 

在我们普通人看来,陆勇的获释,也是对法网柔情的最好诠释。

 

在不危害他人的情况下努力让自己活下去没有错。

我们为了活着,活着的我们也为了别人更好的活着。

 

这就是人性的本质和提升。
 


疾病袭来,谁是我们的守护神
 

半个月前我的爱人生病动手术,我在医院侍病,深切感觉到疾患袭来时的两点恐惧:一是有钱没救,二是有救没钱。

 

首先,病得有救。

医疗水平在提高,疾病也在更新换代,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和医药研发等方方面面必须持续跟进。

治病救人,就是“医”和“病”之间的长跑,谁领先,谁获胜。

 

其次,家庭需要一定的经济储备。

每天清晨,前一天的费用清单会发放到每家每户手中,这时病房里就会很安静。

大家拿着长长的单子,仔细看消费掉的数额。

那时,我想,每个人心中想到的估计都是,我要做个有钱人。

 

世界上最贵的床就是病床,钱就是一家人的胆,钱就是一个人的命。
 

马伯庸说,一部好的电影不一定解决一个问题,也可以提出一个问题

 

电影《我不是药神》不仅触动人性之痛,也折射出大家都关心的医保问题,势必会引起全民的热议和讨论———当大病来袭,我们的“庇护神”应该是谁,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是能让我们把治疗进行到底的医保报销?

是能对医保进行有效补充的商业保险?

是充满爱心的社会募捐救助平台?

是能在保持药企活力的前提下让特药价格尽快回落到百姓价位的外部助力?

......

 

很明显,仅靠一个部门单枪匹马是难以承担下来的,参与保障的部门越多,风险分解的可能性越高。

 

电影中,徐峥扮演的程勇说道:“今后会越来越好吧,希望这一天早点来。”

 

我们相信,今后会越来越好,这一天会早点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