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返回

【超视立揭秘】满大街的人工智能,有多少在忽悠人?

2018年02月02日

互联网催生了许多新经济形态,但是“新”未必是创新,需要冷静分析。党的19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要鼓励创新、倡导创新、包容创新,也要特别注意维护创新。而这个维护就是剔除虚假虚火,撕开面纱,揭露真相,批判那些像“炒作明星”一样炒作“创新”的现象和观点。
 
智能音箱、智能机器人火爆
 
清晨唤醒智能音箱后喊一声早安,卧室的窗帘会自动拉开,室温向我们预设的温度调整,还能听到语音版天气预报。作为智能家居入口,智能音箱正迎来风口。此前有报告称,预计到今年年底,智能音箱产量将突破1000万台。
 
和智能音箱同样火爆的还有智能机器人。从小蛋、小白,到小胖、小忆……它们或主打陪伴亲情,或主打双语养成、视频对讲,国内的智能机器人品牌多达数十种,价格也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市面上90%的智能音箱、机器人,都算不上人工智能
 
伴随着人机大战落幕,人工智能AI正式崛起;今年,被首度写入政府报告的AI迎来全面爆发年。资本大量涌入,巨头纷纷布局,仿佛一夜之间,人工智能概念铺天盖地袭来。热潮之下,既有技术的突飞猛进,也有伪概念下的虚假繁荣。
 
能够唤醒、语音互动,真的就是人工智能吗?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指出,目前市面上高达90%的智能音箱、机器人,都算不上人工智能。
 
比例超过90%吧!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在原有的音箱基础上,做得更便捷化、更无线化,在设计上更人体工学化、软件化,只能这么说。它离人工智能,我觉得差距还是很遥远。
 
华人科学家、人工智能顶尖研究者李飞飞曾提到,一个人工智能项目,在算法上的进步,如果是代数级的,而不是几何级的,那么就还只是机器学习而已,属于伪人工智能。而算法上的极速进步,需要海量数据作为基础。李易阐述说,无论人脸识别还是语音识别,拥有海量数据的企业,国内外只有寥寥几家。
 
人力替代、工业自动化,都不算人工智能
 
除了客观局限,还有企业故意造假。国内的聊天机器人项目,国外的会议秘书,都曾先后被曝以人力辅助或替代软件,欺骗公众和投资人。爱笔智能创始人兼CEO,百度研究院原院长林元庆接受经济之声专访时表示,还有一些工业自动化项目,偷换概念,混迹到人工智能。
 
像很多,比如工业机器,从这边拿起一个东西放到那边,都是很机械的重复嘛,这种东西都已经编程好的。通过传输带传输到这儿,然后我从中拿出来,再放到那边,这些更多的其实是自动化,它其实没有智能的东西在里边。
 
林元庆说,目前,我们仍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简单以真伪区分人工智能项目显得生硬。但对于资本催生下,不断涌现出的“蹭热”项目,他这样喊话:
 
光说人工智能概念的话,其实作用不大。我觉得更关键的话要去看,你做人工智能是只做了一些很皮毛的东西,还是说真的做了一些很了不起的东西。你做了1%,还是说你做了99%,这个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嘛。
 

 
央广短评:杜绝忽悠,人工智能需要的是扎实和冷静
 
当下最热门的技术,恐怕非人工智能莫属,灿烂前景令人兴奋,人工智能也由此进入“风口”。
 
巨大的市场前景下,大量资本涌入市场。与此同时,一些乘机炒作的“伪创新”智能产品也纷纷出现,就像刚才我们提到的,一些装上简单的预设程序的音箱、机器人,就敢冠以人工智能;一些自动化设备也偷换概念,被包装成人工智能。甚至有做内衣的企业,也炒作自己是人工智能。类似这些“伪创新”的炒作,炒得越热,潜在的泡沫就越大,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伤害也越大。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将给我们人类带来巨大改变,但前景美好,路却遥远。杜绝忽悠和投机,人工智能需要的是清醒客观的判断和扎扎实实的努力。

 
文章出自超视立老花镜http://www.cslsgzx.com 转载请注明。